<track id="ljrtq"><em id="ljrtq"></em></track>

    <span id="ljrtq"><output id="ljrtq"></output></span>
  1. <ol id="ljrtq"></ol>

    1. <optgroup id="ljrtq"><li id="ljrtq"><del id="ljrtq"></del></li></optgroup>
    2. <acronym id="ljrtq"><sup id="ljrtq"></sup></acronym>
      公務安全郵箱登錄?。?span>政務服務門戶登錄?。?
      繁體中文?。?span>無障礙瀏覽?。?span> 長者版?。?span>關注我們 :
      索引號 370481/2022-14565 主題分類 科技
      成文日期 2022-09-05 發布日期 2022-09-05
      發文機關 滕州市人民政府 關鍵詞 責任單位;科學素質;科協;全民科學素質;市;媒體中心;科普基礎設施;管理局;規劃綱要;農業農村;無
      發文字號 滕政發〔2022〕13號 有效性 有效

      滕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滕州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
      滕政發〔2022〕13號


      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滕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各企事業單位:

      現將《滕州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21-2025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滕州市人民政府
      202295



      滕州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21—2025年)


      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科普和科學素質建設的重要部署,依據《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山東省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21—2025年)》、《棗莊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21—2025年)》和《滕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重要指示要求以及關于科普和科學素質建設的重要論述,以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為主線,以服務“工業強市、產業興市”戰略為目標,以深化科普供給側改革為重點,突出科學精神引領,堅持系統協同推進,完善共建共享機制,著力打造社會化協同、智慧化傳播、規范化建設的科學素質建設新格局。到 2025年,我市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力爭達到 16%,各鎮街、各人群科學素質發展不均衡明顯改善,科學素質建設長效協同機制不斷完善,科普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升,科普主體多元化、工作社會化、設施體系化、手段信息化、活動品牌化的工作體系日趨健全;“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機制探索取得有效進展;熱愛科學、尊重科學、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日益濃厚,科學精神在全社會廣泛弘揚,科學文化軟實力持續增強,社會文明程度實現新提高。

      二、提升行動

      重點圍繞“十四五”時期全民科學素質建設目標任務,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著力提高勞動、生產、創新創造的技能,實施5項提升行動。

      (一)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弘揚和傳承科學精神。聚焦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貫穿于育人全鏈條,開展科學家精神進校園活動,把科學精神融入教學和實踐活動,激發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強科學興趣、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推動科學家精神入腦入心,培養學生愛國情懷,提升創新實踐能力。(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教體局、市科技局、市融媒體中心、團市委、市科協)

      ——加強基礎教育階段科學教育。鼓勵啟發式、探究式、開放式教學,培養青少年創新思維,引導學生個性化發展,培育更多有創新潛質的青少年。加強農村中小學科學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科學教育活動和資源配備向農村傾斜。完善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機制,加快推進信息技術與科學教育融合發展,推行場景式、體驗式、沉浸式學習。(責任單位:市教體局、市科協)

      ——提升高等教育階段科學教育和科普工作水平。鼓勵高校開設科普類課程,支持大學生參加科學教育、科普活動、創新型實驗、創業訓練和創業實踐項目。鼓勵大學生參加“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和創業計劃大賽、科普創作大賽、大學生科技節等創新實踐活動。(責任單位:市教體局、團市委、市科協)

      ——加強科技創新后備人才培養。落實省青少年科普教育330工程,舉辦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科學實驗競賽等青少年科技競賽,舉辦中小學青少年科技節等,多渠道為科技創新后備人才成長搭建平臺。(責任單位:市教體局、團市委、市科協)

      ——推動校內外科學教育資源有效貫通。扎實推進全國 “‘科創筑夢’助力‘雙減’科普行動”試點工作,實施館校合作行動,充分利用科技館、科普館、博物館、科普教育基地等資源,引導中小學廣泛開展科學教育和實踐活動,助力“雙減”科教融合行動,開展科普大篷車、防震減災、安全教育等系列科普進校園活動,舉辦青少年科技講壇、科普報告百校行等主題科普活動。支持高校、科研機構、醫療衛生機構、企業等開發開放優質科教資源,鼓勵科技工作者進校園,開展科學教育和安全健康教育活動。廣泛開展科學營、科學體驗、科技小論文(發明、制作)等科學教育活動。強化對家庭科學教育的指導,注重學齡前兒童科學啟蒙教育。(責任單位:市教體局、市科技局、市自然資源局、棗莊市生態環境局滕州分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城鄉水務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衛生健康局、市應急管理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氣象局、團市委、市婦聯、市科協)

      ——提升教師科學素質。將科學精神、科技知識和技能作為教師培訓的重要內容,加強科學教師隊伍建設,擴大中小學科學教師覆蓋面,創新培訓活動方式,不斷提升教師科學素質。(責任單位:市教體局、市科協)

      (二)農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倡樹科學理性的思想觀念。以提升科技文化素質為重點,深入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科技活動周、食品安全宣傳周、防災減災日、全國科普日等主題活動,圍繞保護生態環境、節約能源資源、綠色生產、食品安全、防災減災、衛生健康、移風易俗等內容進行科普宣傳教育,傳播科學的生產生活理念,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養。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和公共文化建設,倡導樹立鄉村文明新風。高質量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盤活用好各級各類資源,探索各具特色的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模式。新創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10個,棗莊市級示范村100個,爭創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范縣,全力打造滕州的“富春山居圖”。(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科技局、市自然資源局、棗莊市生態環境局滕州分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城鄉水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衛生健康局、市應急管理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融媒體中心、市科協)

      ——培育高素質農民隊伍。以技術應用普及、生產技能提高、知識素質提升為重點,以提高農民科學生活、科學生產、科學經營能力為目的,分層、分類、多形式開展現代高素質農民農業全產業鏈培訓。大力實施農民培訓工作,完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激勵等方面的政策措施,營造良好環境,鼓勵大學生、退役軍人、外出農民工、退休公職人員返鄉就業創業,促進人才向農村集聚。到2025年,培訓農村各類人才10萬人,建成田間課堂、實訓基地200處,推薦“高、中、初”級農民職稱300人,推薦鄉村之星、齊魯之星20人。(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人社局、市城鄉水務局、團市委、市婦聯、市科協)

      ——實施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行動。圍繞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鼓勵引導高校、科研機構、科技企業、專業社會組織開展農業科技服務,推廣農科驛站、科技小院、專家大院、院(校)地共建等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典型做法。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開展科技示范,引領現代農業發展。大力實施數字農業農村建設,推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構建滕州市農業農村基礎數據資源體系,建設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智慧農業管理服務平臺、智慧農機平臺,形成“滕州數字農業農村一張圖”。依托基層科普行動計劃、科普示范工程,建設完善科普社區(村)、科普基地、基層農技協等陣地,開展鄉村振興科普行動,推廣普及農業先進適用技術,促進科技助力鄉村振興。(責任單位:市教體局、市科技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城鄉水務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衛生健康局、市發展改革局、市科協)

      (三)產業工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強化理想信念和職業精神宣傳教育。持續深化“中國夢?勞動美”主題教育,開展優秀職工選樹、青年建功、巾幗建功等活動,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讓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蔚然成風。(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人社局、市融媒體中心、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

      ——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構建多層次技能人才培訓體系,深化職普融通、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勞動者職業技能,增強就業創業能力。弘揚墨子創新精神、魯班工匠精神,實施“滕州工匠”、“科技聯姻”等工程,積極為專家人才推薦申報“萬人計劃、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外專雙百、棗莊英才”等人才項目,提供人才創新大舞臺。開展安全生產教育培訓,提高職工安全、職業健康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開展一線職工“求學圓夢行動”,提升職工學歷層次和技術技能水平。(責任單位:市教體局、市人社局、市衛生健康局、市應急管理局、市科技局、市總工會、團市委)

      ——提升產業工人科學素質。開展理想信念和職業精神宣傳教育,大力弘揚工匠精神、企業家精神,積極發揮企業家提升產業工人科學素質的示范引領作用。鼓勵企業積極培養使用創新型技能人才,在關鍵崗位、關鍵工序培養使用高技能人才。加大高端裝備、高端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領域的各類職業技能培訓。發揮學會、協會、 研究會作用,引導、支持企業和社會組織開展職業能力水平評價。發揮“科創中國”等平臺作用,探索建立企業科技創新和產業工人科學素質提升的雙促進機制。(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工信局、市人社局、市總工會、市融媒體中心、市科協)

      (四)老年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實施智慧助老行動。聚焦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融入智慧社會的需求和困難,發揮老科協、老年大學、養老服務機構、社區科普大學等作用,普及智能手機、智慧家居等實用技術和技能。提升老年人信息獲取、識別和使用能力,有效預防和應對網絡謠言、電信詐騙。(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工信局、市衛生健康局、市民政局、市融媒體中心、市科協)

      ——開展健康科普服務。推動老年人健康科普進社區、進鄉村、進機構、進家庭,開展科學大講堂、健康大講堂、老年健康宣傳周等活動。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各類媒體,發揮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等陣地作用,普及科學膳食、食品安全、心理健康、體育鍛煉、合理用藥、應急處置等知識,提高老年人健康素養。(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衛生健康局、市融媒體中心、市科協)

      ——實施銀齡科普行動。積極開發老齡人力資源,大力發展老科協、老年科技志愿者等組織和隊伍,堅持自愿參加、就地就近、量力而行、主動作為,組建理論宣講、文化服務、醫療健康和科技科普等志愿服務隊,開展科普報告、技術服務、技能培訓、健康咨詢等形式的科普活動。(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局、市科協)

      (五)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立足新發展階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切實找準將新發展理念轉化為實踐的切入點、結合點和著力點,提高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履職水平,強化科學素質建設,助推高質量發展。(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委黨校)

      ——加強科學素質教育培訓。認真貫徹落實《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公務員培訓規定》,將科學素質內容列入黨校教學計劃,將科學精神、科學思想培養作為領導干部和公務員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和長期任務;利用“學習強國”“燈塔—黨建在線”等平臺,加強前沿科技知識和全球科技發展趨勢的學習。(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委黨校)

      ——在公務員錄用中落實科學素質要求。不斷完善干部考核評價機制,在公務員錄用考試和任職考察中,強化科學素質有關要求并有效落實。(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

      三、重點工程

      深化科普供給側改革,構建主體多元、手段多樣、供給優質、機制有效的科學素質建設體系,實施4項重點工程。

      (一)科技資源科普化工程

      ——完善科技資源科普化機制。推動科普展教、科普旅游、科普動漫等科普產業發展,形成體系化、規?;杏绊懥Φ目破掌放?。結合科研任務加強科普工作,將科普工作納入相關科技工作考核,科普工作實績作為科技人員職稱評聘參考依據,引導企業和社會組織建立有效的科技資源科普化機制。(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科協)

      ——實施科技資源科普化專項行動。支持和指導高校、科研機構、企業、創新平臺等利用科技資源開展科普工作,開發科普資源。實施學術資源科普化工程,提高非涉密科技成果、學術交流成果向科普資源的轉化率。完善科普產業發展支持政策,激發社會多元主體的參與科普活力,構建政府、社會、市場等協同推進的社會化科普大格局。(責任單位:市發改局、市教體局、市科技局、市科協)

      ——強化科技工作者的社會責任。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宣傳展示優秀科技工作者、最美科技工作者先進事跡,弘揚崇尚科學、實事求是、鼓勵創新、開放協作的良好社會風尚,激發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創新熱情和創造活力。加強科研誠信和科技倫理建設,深入開展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活動,引導廣大科技工作者踐行科學精神、堅守社會責任。實施學會科普品牌建設計劃,加強科學傳播專家隊伍建設,培育多層次科技志愿服務者隊伍和組織。增強科技人員科普能力,針對社會熱點、焦點問題,主動、及時、準確發聲。(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科協)

      (二)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

      ——提升科普創作能力。組織開展科普創作、科普宣講等賽事活動,開發動漫、短視頻、公益廣告等多種形式科普作品,征集遴選獎勵一批優秀科普原創作品、科普宣講人才。探索科普創作多元化投入、市場化運作等方式,扶持科普創作人才成長,培養科普創作領軍人物。(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教體局、市科技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融媒體中心、市科協)

      ——提升全媒體科學傳播能力。提高科學傳播數字化水平,推動“科普中國”等資源落地應用,發展壯大科普信息員隊伍,及時分發和推送科普信息內容。推進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深度融合,鼓勵公益廣告增加科學傳播內容,實現科普內容多渠道全媒體傳播。引導主流媒體加大科技宣傳力度,增加科普內容、增設科普專欄。大力發展新媒體科學傳播,將科普宣傳納入新媒體傳播矩陣。加強媒體從業人員科學傳播能力培訓,促進媒體與科學共同體的溝通合作。(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和旅游局、市融媒體中心、市科協)

      ——推進智慧科普建設工程。加強“互聯網+科普”建設,構建層次豐富、良性循環、持續發展的科普生態。推進科普與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深度融合,促進傳播方式、組織動員、運營服務等創新升級。推動科學普及與智慧教育、智慧城市、智慧社區等深度融合,實現科普信息多渠道共融、立體式傳播,推進科學傳播提質增效。(責任單位:市教體局、市工信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大數據中心、市科協)

      (三)科普基礎設施工程

      ——加強科普基礎設施建設頂層設計。貫徹落實國家科普基礎設施發展規劃,增加科普基礎設施總量,完善布局,提升科普基礎設施服務能力,實現科普公共服務協同發展。健全完善全市科技館、科普教育基地、社區科普場館等科普基礎設施建設管理的規范、標準及分級評價制度。探索利用社會資本投入公共性科普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引導和促進各級各類公園、車站、電影院等公共場所強化科普服務功能。(責任單位:市發改局、市財政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科協)

      ——建設現代科技場館體系。推動科技館與博物館、文化館等融合共享,構建服務科學文化素質提升的現代科技館體系。推動滕州市科技館建設及開放。鼓勵企業、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以及其他社會力量建設專題科普場館并向社會公眾開放,加大校園科技館、社區科普館等建設力度,提升科普大篷車服務能力,推動科普公共服務均等化和優質化。(責任單位:市發改局、市教體局、市財政局、市科技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科協)

      ——推進科普教育基地建設。積極創建各級科普教育基地,鼓勵和支持各行業各部門建立科技教育、研學、實踐等基地,推動在公園、廣場、車站、旅游景點等公共場所建設戶外科普宣傳設施。開發利用有條件的工業遺產和閑置淘汰生產設施,建設科技博物館、工業博物館、安全體驗場館和科普創意園。完善滕州市科普教育基地認定與管理辦法,構建動態管理和長效激勵機制。(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局、棗莊市生態環境局滕州分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城鄉水務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衛生健康局、市應急管理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教體局、市消防救援大隊、市科協)

      (四)基層科普能力提升工程

      ——建立應急科普協調聯動機制。加強應急科普資源庫建設,堅持日常宣教與應急宣傳相統一,納入各級突發事件應急工作規劃和協調機制。完善應急科普宣傳長效機制,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等平臺,廣泛宣傳應急科普知識。加強部門之間、媒體之間的溝通協作,開展各類應急主題科普宣教活動。建立應急科普專家隊伍,提升應急管理人員和媒體人員的常態化應急科普工作能力。(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教體局、市科技局、市城鄉水務局、市衛生健康局、市應急管理局、市融媒體中心、市城鄉水務局、市氣象局、市總工會、市消防救援大隊、市科協)

      ——加強基層科普服務體系和專兼職科普隊伍建設。建立市域科普服務體系,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街道(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站)、小區(網絡)紅色驛站等陣地,動員學校、醫院、科研院所、企業和社會組織等組建科技志愿服務隊,完善科技志愿服務管理制度,推進科技志愿服務專業化、規范化、常態化發展。(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教體局、市科技局、市衛生健康局、市民政局、市科協)

      ——提升科普品牌活動影響力。立足全民參與、普惠共享,著力打造全國科普日品牌,廣泛開展社會需要、群眾喜歡、影響力大、服務面廣的系列科普活動。實施主題科普聯合行動,開展科普示范創建活動,打造貫穿全年的經?;破展ぷ麈湕l。完善廣播電視品牌科普欄目,舉辦科學講堂、科普創作、科普宣講等重點活動,推進科普宣傳進農村、進社區、進企業、進學校、進家庭,形成全民參與科普的局面。(責任單位:市教體局、市科技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衛生健康局、市應急管理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融媒體中心、市消防救援大隊、市科協)

      四、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鎮街負責轄區《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把全民科學素質建設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各有關部門、單位按照全民科學素質建設的總體部署,將相應任務目標列入工作規劃和計劃,充分履行工作職責,密切協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要認真發揮組織協調作用,進一步健全完善政府推動、全民參與的工作機制。

      (二)強化條件保障。落實國家和省促進科普工作發展、 加強科普基礎設施建設等有關政策法規,完善我市科普工作的相關政策措施。加大科普經費投入力度,及時足額將科學普及經費納入年度預算管理,注重加強科普經費的績效評價,確保??顚S煤褪褂眯Ч?。要拓展科普資金來源渠道,探索發揮市場在科普資源配置方面的重要作用,鼓勵引導社會機構、企業、個人興辦科普事業。要完善科普獎等獎勵機制,對在科普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給予表揚。

      (三)科學統籌推進。加大《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的督導檢查,定期召開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工作會議,推動各項工作任務落實。強化標準建設,落實上級分級分類制定的科普產品和服務標準,推動構建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團體標準的多維標準體系。積極推動科普交流合作,豐富交流合作內容,拓展交流合作渠道,提升科學素質建設交流水平,助力公民科學素質跨越提升。


      文件文字版:

      滕政發2022+13號關于印發《滕州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docx

      文件PDF版:

      滕政發2022+13號關于印發《滕州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pdf
      友情鏈接:
      Copyright @ 2000-2018 Tengzhou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滕州市委、滕州市人民政府版權所有 魯ICP備12014628號 政府網站標識碼:3704810032
      主辦:滕州市大數據中心 Tel:0632-5888998 E-mail:tzxxh638@zz.shandong.cn
      360網站安全檢測平臺 魯公網安備 37048102000005號
      滕政發2022+13號關于印發《滕州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docx 滕政發2022+13號關于印發《滕州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pdf
      久久网视频中文字幕综合_亚洲五月天激情在线观看_亚洲欧美综合在线精品_亚洲成av人最新地堂无码